“夜宵,我们就去下沙那儿吃糜吧!”
“我们去吃糜吧。”这是潮汕人的经典台词,“糜”就是我们日常吃的粥,而“粥界一霸”非潮汕砂锅粥莫属。
在下沙的学林街边,有一家开了15年的海鲜砂锅粥店——粤腾香砂锅粥。店内以鲍鱼粥、膏蟹鲜虾粥、艇仔粥等现熬海鲜粥为招牌,开花的香米浓稠地粘连着,牢牢锁住海鲜的原汁原味,送一勺粥入口,米香、鲜香在味蕾绽放。有顾客评价道:“以为自己不是很爱喝粥,原来是没喝到好喝的。”凭借着这口醇香鲜美,粤腾香砂锅粥成了学林街上的特色夜宵。
“产品是我们店的命脉。”粤腾香的老板娘王春梅表示。现熬一份好的砂锅海鲜粥,从砂锅的选择、烹饪时间的掌控再到辅料的选择,都颇有一番讲究。
上锅开火前,需要将大米先泡发2小时,入锅的大米、清水都有配比要求,煮粥的过程也需要厨师全程“陪伴”,不停搅拌至7、8分熟,将大米捞出,留下最精华的“米油”,这也是保留米香的关键一步。磷虾、鲍鱼、海参、干贝等海鲜都要选用个头大、肉质饱满的,入锅后海鲜的熬制时间严格把关在30秒,以确保海鲜的肉质、鲜香都“在线”。
熬砂锅粥,没有一口好的砂锅怎么行。王春梅指着后厨里摆放整齐的砂锅介绍道:“我们的砂锅基本上一月一换,都是从广东进货,一般的铁锅、陶罐熬不出这地道的味儿。”
粤腾香这一锅锅现熬砂锅粥,却非广东潮汕厨师亲手熬制?
王春梅
原来,粤腾香的老板陈岳标是浙江丽水人,老板娘王春梅则是江苏人,两人结缘杭州下沙。早在2009年前,陈岳标摆过地摊,开过饭店,卖过茶叶、水果;王春梅则开过服装店。“最后选择开一家砂锅粥店,很偶然,但也可以说是必然。”王春梅说。虽然两人都有一份经济收入相对稳定的工作,但是半年来一直在寻找一个可以共同创业的机会。直到有一次,陈岳标在热闹的夜宵摊上吃到了一碗风味极佳的海鲜粥,再看着这络绎不绝的顾客,想着这就是商机了。
于是,夫妻二人南下广东,考察市场、拜师学艺,学成归来后便在下沙学林街附近盘下70平方米的店面。“当时,学林街这附近的商业化较高,又临近大学城,有不少大学生、上班族等,再加上我们对这儿比较熟悉,于是便选择回到下沙。”王春梅回忆道。
开业后的第一年,粤腾香处于亏本的状态,陈岳标夫妻俩从粥的适口性、店铺服务、消费者反馈等多个角度复盘、改进:将粥煮得更软烂一些、多人大砂锅改为10元一小碗、粥品也从19款取其精华到只做5款特色粥……随着性价比的提升,粤腾香的客流量、营业额在开业的第二年开始逐渐攀升,店面也从70平方米扩大到280多平方米。如今,门店前的院子里还加装了三个时尚的星空餐厅,日均客流量可多达400人。
“等位”是高人气店铺的常态,尤其是在夜宵时段,也有朋友、顾客建议陈岳标夫妻俩用部分预制替代现熬,但是被毫不犹豫地拒绝了,王春梅坚定地说:“所谓定位定江山,我们砂锅粥的定位就是现熬,熬一锅好粥。”
粤腾香的“粥到”不仅在于现熬,还在于炎炎夏日送出的一丝清凉。最近,店门口的“爱心冰箱”开始了它第三年的“暑假工”,冰箱里摆放着一杯杯清凉解暑的绿豆汤,不时有取餐的外卖小哥路过,驻足喝上一杯。“我们的初心是‘感恩’,这十五年来,我们和下沙一同成长,见证着周边商圈的繁荣、高楼建筑的拔地而起、营商环境的优化,还有生活在这善良热情的人们,有大家才有我们。”王春梅表示。
一碗好粥,周到在苦夏降火、凛冬暖身,那不如,这顿夜宵,我们就去吃糜吧!
记者:雷秋红
通讯员:冯程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