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了紫了!又到了吃“酸酸甜甜”的季节,还不安排起来?

原创 钱塘发布 浏览量
作者:文字:朱大杨 图片:朱晟

图片
图片




图片



桑葚在绿意中静静生长,神秘而迷人

散发着独属于它的甘甜、醇厚与韵味

“桑葚累累压枝头”,景象醉人

每至春夏之交,串串桑葚乌黑发亮

大家沉浸于那浓郁的果香

田野林间满是欢乐气息

从一颗果实、一抹紫黑到迷人味道

它背后藏着什么样的故事?

一起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图片
图片













被称为“乡村美食家”的邻居侄儿,常常会按不同季节,玩吃一些新花样。春夏之交,正是桑葚成熟之季。昨天,他送来一小筐桑葚,请我尝尝鲜。看到颗粒饱满、晶晶水亮、紫得发黑的桑葚,我不禁垂涎欲滴。这是侄儿趁休息日骑单车外出活动的机会,从江对岸海宁许村的桑园地直接采摘来的。

桑葚,也称桑籽、桑果等,名目繁多,我国采食桑葚的历史悠久,最早记载于汉代词典《尔雅》。民间谚语称,“四月食桑葚,赛过吃人参”。立夏过后,桑葚成熟,其味甜多汁、营养丰富,可作为新鲜水果直接食用,也可制成罐头、饮料、果冻、果酱等食品。

此外,据中国药物典籍《中国食物药用大典》记载,桑葚可入药,具有滋阴养血、补肝益肾、生津润肠的作用,可治疗精血亏损,症见须发早白、脱发、早衰及头晕眼花、耳鸣失聪、失眠多梦等疾病。

图片
吃着鲜甜多汁的桑葚,儿时与小伙伴们爬桑树摘桑果的那些场景,像放电影一样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新中国成立前后,江南沙地曾经是蚕桑的重点产区。农家房前舍后、埂边杂地,桑树比比皆是。春蚕尚未作茧,桑葚便渐渐熟了。桑葚,这一盼望已久的免费水果即可尝新。

早就兴奋不已,与同龄人相约为伴,在大桑树下摊上旧布、麻袋,或者拿雨伞反撑,两三伙伴爬上高大的桑树,喊着一二三的口号,用力摇晃。瞬间,黑枣似的桑果雨点般落在布上,或被雨伞接住。

大家你抢我夺,争享战果。一会儿,小伙伴们双手变成了“龟爪”,嘴角被染得墨黑,个个像极了连环画里的黑旋风李逵。大家都以为自己的脸是干净的,相互指着对方的小黑脸仰天大笑……

20世纪70年代,种桑养蚕业在江南沙地区再度兴起,各个生产大队都建立了蚕桑队,大片桑园地,有采不完的桑果,儿辈们成了新一代采摘桑果的主力军。

图片
刚入5月,桑树枝条上的桑果尚未成熟,果色未红而味带酸涩时,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开始摘果解馋,一直吃到桑葚由红变黑、完全成熟。钻在桑园里的孩子们,对桑果不加清洗,随摘随吃,虽人像灰拌泥鳅,脸似乌嘴野猫,却大多身强体健,无病无痛。这是在印证“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这句老话,还是桑葚的药效在起作用?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20世纪80年代初,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集体桑园地被退林还粮,江南沙地从此再无桑葚可采。

前年春夏之交,一次机缘巧合下,我参加了采摘桑葚活动。这个季节,照理说桑葚尚未成熟,而在钢架塑料大棚内,桑葚早已熟得发黑,甚至有过熟而掉地的。桑葚既是我喜爱的食物,采桑葚更是我的强项,主办方安排这项活动,仿佛是为我“量身定制”的,我高兴地拿起塑料篮子,一头扎进桑园大棚。

图片
在大棚里采摘桑葚,我是“大姑娘坐花轿——头一回”。进入大棚,感觉比外面温暖不少,婀娜多姿的桑树枝条纵横交错,比手掌还大的桑叶碧绿鲜嫩。桑枝上,紫得发黑的桑葚密密麻麻,桑枝似乎被压弯了腰,静静地等待人们前去采摘。

我的身旁是几位“90后”年轻人,他们都是第一次采摘桑葚。看到我把随手摘的黑不溜秋的桑葚直接送往嘴里,纷纷投来诧异的目光。悄悄地说,“这桑葚不洗能直接食用?”“这样会不会吃坏肚子啊?”我听后告诉他们,因为没有打过农药,又生长在相对封闭的塑料大棚内,桑葚是安全卫生的。以前露地栽培的桑树果子,都是直接吃的,这绝对不会有问题。

至于有人说,桑葚与樱桃、草莓一样,用盐水浸泡会出现白色的小虫子。我在网上查过,那是果蝇的幼虫。果蝇与苍蝇不同,它是一种以蜂蜜、果实为食的虫子,在白色幼虫时期对人体是无害的。因为虫子从出生到成长,都在无污染的环境中,不具有传染性和寄生性,不会危害人体健康,吃了也不要紧。

图片
听我这么一说,他们似乎都放下了心,大家看人学样,竟然也摘了桑葚照吃不误。有位小伙子调侃说,“桑葚与果蝇一起下肚,既有维生素,又有蛋白质,那可是一举两得啊!”说得众人哄堂大笑。在欢歌笑语声中,大家都采得桑葚满篮归。

那次,我采摘的桑葚特别多,既有篮里盛的,又有塑料袋装的。用它浸泡的桑葚酒,至今还在喝呢!





《你好钱塘》栏目

期待更多“笔杆子”加入


钱塘江畔,潮起潮落,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现代的繁华。在钱塘这片充满韵味与活力的土地上,期待着您的声音。无论是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告白,还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我们都愿意倾听您的心声。现在,我们诚挚地邀请您,拿起手中的笔,将您的见解与感悟化作文字,与我们分享您的故事。


征稿邮箱:qtqrmtzx@163.com


图片

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征稿启事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