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乐钓瓶学分类 共筑乡村绿色未来
暑气未消,河庄街道新江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也是一片热闹非凡,一场以“畅乐钓瓶,垃圾分类,共筑绿色未来”为主题的趣味活动在此举行,村民们通过“钓水瓶”游戏与垃圾分类知识讲解相结合的形式,在欢声笑语中学习环保知识,凝聚乡村共识。
“大家看,这是可回收物专用桶,像平时喝完的矿泉水瓶、废旧报纸都要投到这里;而过期药品、废旧电池则属于有害垃圾,必须单独投放……”活动伊始,村志愿者手持分类垃圾桶模型,向围坐的村民细致讲解垃圾分类标准。她结合农村日常生活场景,用“哪些能卖钱、哪些有害健康、哪些能变肥料”的通俗说法,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等的分类标准讲得明明白白,还通过“旧电池该扔哪”“剩菜剩饭算什么垃圾”等互动提问,调动大家的参与积极性。
理论讲解结束后,最受期待的“钓水瓶”游戏正式拉开帷幕。活动现场,10根细长的竿子整齐排列,每根竿子顶端都绑着一个直径10厘米的塑料圈,地面上则间隔一段距离有序摆放着数个透明矿泉水瓶。“规则很简单,用竿子上的圈圈套住水瓶并让它立起来就算成功!”随着主持人一声令下,村民们立刻围拢到游戏区域,摩拳擦掌准备挑战。头发花白的袁大爷第一个上前尝试。他双手紧握竿子,身体微微前倾,眼睛紧紧盯着面前的水瓶,调整呼吸后缓缓移动竿子,慢慢靠近瓶身,围观村民们屏住呼吸,“套中了!”当圈稳稳卡在瓶口并将水瓶立起时,现场立刻响起热烈掌声,袁大爷脸上露出了孩童般的笑容:“这游戏看着简单,其实得手稳眼准,就像垃圾分类一样,得用心才能做好!”游戏过程中,加油声、欢笑声与技巧讨论声交织在一起。邻里们在传递技巧、分享成功的过程中渐渐熟络起来,实践站里充满了温情与活力。
“以前总觉得垃圾分类麻烦,今天听了讲解又玩了游戏,才发现没那么难!”刚挑战成功的陈大妈拿着志愿者发放的分类指南说,“以后家里的垃圾我一定分清楚再扔,还得教孙子一起做。”村民们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比单纯说教更易接受,既学到了知识,又增进了邻里感情。
从理论讲解到实践互动,从个人参与到邻里协作,这场“钓水瓶”结合垃圾分类的活动,不仅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更凝聚了乡村发展的向心力。如今,在新江村,越来越多的村民主动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用实际行动为建设绿色乡村、共筑美好未来贡献力量。
通讯员:鲍利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