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沉睡土地” 创造百倍效益
近日,在位于杭州综合保税区的和达境仓产业园内,焊花飞溅,施工火热,一派繁忙景象。建设者们顶着高温奋战在一线,以饱满干劲抢进度、赶工期。今年7月,该项目已全部结顶,目前正加紧推进内部安装与产业招商工作。
由于经营模式传统、产业结构单一,多年来,这块占地面积4.4万平方米的土地长期处于“沉睡”状态,亩均税收只有0.5万元,亩均产值也仅为3.27万元,被列为低效整治地块。“看着这么大一块土地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价值,我们也很着急,但单靠企业自身力量转型升级,无论是资金还是资源都力不从心。”项目负责人王建祥坦言。
项目改造前
转机来自去年,钱塘出台《钱塘区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实施细则》,降低用地再开发门槛,持续释放政策利好,鼓励企业用“工业用地自主再开发”“工业用地续期再开发”等方式,进行再开发,让低效土地“再生金”。
杭州境仓电子改扩建项目成为该政策的首个“受益者”——低效工业厂房全部推倒,改扩建为和达境仓产业园。建成后,项目容积率将从0.19提升至2.50。“我们创新采用‘国资回购+联合开发’模式,引入和达高科进行合作开发,国资回购不超过50%的土地,既保证了国资对产业方向的把控,又减轻了企业资金压力。”综合保税区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二次开发后,这里将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摇篮”。
未来,该园区将配备研发中心、实验室、交流展示中心、共享空间、配套用房及地下停车库等设施,聚焦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智能机器人等优势产业,提供约13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满足保税研发、保税加工制造、保税维修等多样化需求。项目总基建投资预计达3.5亿元。
项目效果图
“改造后我们预计亩均税收将跃升至45万元,亩均产值超400万元,实现单位土地产出强度增长近百倍!”王建祥信心满满,“未来园区将凭借成熟的配套、先进的管理和优质的服务等,实现综合能级的全面提升,这让我们在接待客商考察时也更有底气了。”
从“腾笼换鸟”到“兴业提质”,境仓项目因“盘”而“活”,实现了容积率与亩产效益的大幅跨越,成为全区以“亩均效益”为导向、优化产业布局的标杆案例。
“展卷人”说:
“寸土生寸金”的集约发展模式,是破解土地资源约束的关键路径。要实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仅靠“物理空间更新”还不够,重构产业生态已成为破题关键。
一直以来,钱塘持续以政策红利撬动“沉睡”资源,激活产业发展“一池春水”,并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决心淘汰粗放增长,推动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实现更高效融合、不断增值。如今,一大批“俊鸟”腾空而起,生物医药、汽车及智能装备、集成电路等先进制造业集群持续壮大,实现“含绿量”与“含金量”双提升。钱塘,活力澎湃,正以变革之姿奔向未来。
记者:方维 陈浩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