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入童心 巧手实践倡环保

原创 河庄街道
浏览量

夏日的阳光洒满河庄街道建一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场别开生面的垃圾分类手工课在此热闹开展。作为村里“春泥计划”的重要活动之一,本次课程特邀钱江小学的俞小宁老师前来授课,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堂集知识与趣味于一体的环保实践课。

“同学们知道喝完的矿泉水瓶属于什么垃圾吗?废旧电池又该扔进哪个颜色的垃圾桶呢?”课堂一开始,俞小宁老师就以一连串生动的问题引发了同学们的思考。她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场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垃圾分类的基本概念、重要意义以及具体分类标准。从可回收物的循环利用价值,到有害垃圾的正确处理方式,再到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区分要点,俞老师讲得细致入微,同学们听得聚精会神,不时举手提问,课堂互动十分活跃。


理论知识讲解完毕后,就到了大家期待已久的手工制作环节。俞老师拿出提前准备好的纸杯、鞋盒、剪刀、胶水等材料,向同学们示范如何制作红、蓝、绿、灰四种颜色的分类垃圾桶模型。“红色垃圾桶装有害垃圾,蓝色装可回收物,绿色是厨余垃圾,灰色则是其他垃圾,大家一定要记清楚颜色对应的类别哦。” 俞老师一边示范,一边不忘提醒大家。同学们立刻行动起来,有的认真剪裁卡纸,有的仔细粘贴桶身,还有的互相交流着制作技巧。不一会儿,一个个小巧精致、颜色鲜明的垃圾桶模型就陆续完成了。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成果,同学们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纷纷表示通过这次手工课,不仅学会了制作垃圾桶,更深刻记住了不同垃圾的分类方法。


建一村负责人表示,此次邀请俞小宁老师开展垃圾分类手工课,是“春泥计划”的一次有益尝试。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环保知识,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既丰富了孩子们的暑期生活,也为建设美丽宜居的乡村贡献了力量。未来,建一村将继续依托“春泥计划”,开展更多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