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过暑假|看萧东村“小伢儿”如何看待压岁钱
临江街道
浏览量
“我的压岁钱存进了银行!”“我用它给妈妈买了礼物!”7月29 日,市级文化特派员刘航走进萧东村,与村里的“小候鸟”们围绕压岁钱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这场以童言童语为特色的议事会,在轻松平等的氛围中碰撞出思想火花,既让孩子们深入理解了压岁钱的文化内涵,也为培育情意深厚、负担更轻的文明乡风探索了新路径。
活动中,孩子们围绕 “压岁钱去哪了?”“谁送的压岁钱?”“‘压岁钱’能变身吗?”“未来怎么送‘压岁钱’?” 四个议题各抒己见。谈及压岁钱去向,孩子们踊跃分享自己的安排,刘航适时引导大家认识到,压岁钱的价值不在于金额大小,而在于承载着长辈的祝福与期许,储蓄和理性消费都是对这份心意的珍惜。
当讨论聚焦 “谁送的压岁钱?”,孩子们细数着关心自己的长辈。刘航借此启发大家思考压岁钱背后的情感本质—它是亲情的纽带,是祈福的象征。他特别提到,过重的“人情债”可能冲淡这份温情,呼吁让祝福回归纯粹。
“‘压岁钱’能变身吗?” 这一话题让现场气氛愈发活跃。孩子们脑洞大开,提出了诸多金点子:一张手写祝福卡、一本好书、一次亲子手工体验,甚至是一棵共同照料的成长树。这些跳出金钱框架的想法,为古老的“压祟”习俗赋予了充满童趣和文化韵味的新内涵。
最后聚焦 “未来怎么送‘压岁钱’?”,孩子们在交流中凝聚共识:压岁钱应回归“压祟祈福”的本意。大家提议保留小额压岁钱传递心意,更多采用书籍、文化体验等精神礼物。刘航总结时强调,推动移风易俗需要每个家庭从自身做起,以情意为重,为礼金“减负”,让祝福更加轻盈纯粹。
据了解,萧东村将持续以“春泥”活动为平台,让小候鸟们成为新时代文明风尚的见证者与实践者,为培育文明乡风不断探索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