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外摆风席卷钱塘 10块8块就能吃上星级酒店厨师的手艺
下午四点半,东禧潮宴酒店门前热气蒸腾,香气四溢的摊位前人声鼎沸,市民们排队、点单、打包,店长小刘正对着手机镜头热情直播,介绍菜品。
自6月底启动外摆以来,其提供的32元半只卤鸭、12元一份宫保鸡丁、29元一大碗酸菜鱼等亲民菜品,不仅赢得了周边群众的广泛认可,更成功探索出一条“外摆展示引流+堂食消费转化”的特色发展路径。
“外摆是当下餐饮寻求突破的一种方式,我们算是钱塘最早尝试的一批,至今已运营一个多月。”酒店负责人朱宝玉开门见山,谈及初衷时坦言,受大环境影响,团队希望通过外摆为酒店打造一个“展示窗口”。“很多人可能并不了解园区内还有我们这样一家酒店。外摆能让顾客直观地看到我们的菜品品质、服务理念和环境氛围,从而吸引他们走进门店体验堂食——毕竟堂食才是我们的核心业务。”为此,团队提前半个月赴萧山、上城等地考察学习,并结合钱塘本地口味优化方案,最终在6月20日正式推出外摆,精准定位园区双职工家庭“下班带菜回家”的便捷需求。
东禧潮宴的外摆实践,从筹备到运营处处体现“匠心”。所有外摆菜品严格坚持“每日留样”制度,每份餐品的小标签清晰标注制作日期、名称与价格,并建立了完善的食品安全反馈机制。
“我们的外摆绝非简单将成品菜装入打包盒,而是坚持现场蒸、炖、加热,使用小炉子持续保温。”负责人朱宝玉介绍道,诸如杭州卤鸭、红烧大蹄饭、稻炒扎肉等特色菜,均为当天现做现卖。“连炖汤都是小煤炉慢炖3小时以上。云南菌菇炖老鸽、天目笋干炖老鸭等三款汤品,用砂锅打包,顾客享用后归还砂锅,既确保了温度,又践行了环保。”
团队还兼顾“便民”与“助农”的社会责任,近期联合大江东片区的农户代销玉米,至今已助销1200多斤。季节性蔬菜、水果也常以平价代购或作为赠品,满足居民对新鲜本地食材的需求。
高效的外摆运营离不开精细化的客户连接。团队早早建立了3个消费者社群,初衷是“及时收集口味反馈,灵活调整菜品”,如今已发展为重要的“预定核心阵地”。“我们开发了小程序,每周一三五及二四六分设不同菜单,将菜品图片、价格、分量信息录入后发布到社群,顾客可直接在线接龙预定。”朱宝玉表示,目前社群预定已占外摆销量的一半。“我们还设立了‘清凉补给站’,不仅为户外劳动者提供免费酸梅汤,也让提前到场的顾客有地方歇脚等候。”
外摆时间固定在周一至周六下午4点到6点,短短两小时内常迎来三波客流:下午3点半开始的“早到等候族”、4点准时取预订餐的“熟客群”、以及5点半下班赶来的“晚高峰族”。忠实顾客比比皆是:下沙街道七格社区的两位大叔几乎每日光顾;一位阿姨刷到直播后转乘两趟公交专程前来,成了常客;更有本地大哥一次买走6只卤鸭和6份蹄髈,笑称“帮邻居带的”。
“社群里的好评不断,顾客称赞我们的卤鸭‘比别处打包的更香’,汤品‘火候更足’。”负责人自豪地说,团队始终坚持“无预制菜、无半成品”,当天未售完的菜品直接作为员工餐,绝不隔夜。
此外,义蓬街道的五星级温德姆酒店也较早探索了熟食外摆模式。自今年4月启动,最初仅在周末出摊,因反响热烈应顾客要求于5月起调整为每日出摊。酒店精选如扎肉蹄膀、牛腩烧素鸡、椒麻鸡、素烧鹅、凉拌木耳、自制蛋糕和鱼圆等经得起存放、加热后风味不变的菜品。遵循绿色饭店理念定量备菜,严格遵循五星卫生标准,以实惠价格(菜品2.5元至68元不等)供应。每天下午四点出摊,通常在30-45分钟内售罄,吸引了周边乃至党湾、新湾等地的居民专程前来,成为酒店展示品质的另一个窗口。
酒店外摆的实践生动表明,高端餐饮拥抱“烟火气”并非降格,而是一场充满智慧的转型。他们以“匠心”为内核,将外摆打造成品质的“展示窗”、社区的“连接点”,精准回应了消费者对安全、卫生、美味与实惠的核心诉求。这不仅是开辟新营收渠道的务实之举,更是餐饮业在当下环境中主动贴近市场、重塑价值、寻求增量的一次成功探索。当五星级酒店的后厨与街头巷尾的期待相遇,升腾起的不仅是食物的热气,更是行业创新突围的蓬勃活力,这种“外摆+”模式,无疑为更多寻求突破的餐饮企业点亮了前行的路灯。
记者:李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