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恒:在人机互哺中点燃生产“强引擎”
在杭州长安民生物流有限公司的轮胎分装车间,总能看到一个身影在设备间穿梭——他时而观察机器运转,时而与同事交流操作细节,手中的笔不停地记录设备参数。他,就是轮胎分装部装配组班组长孔德恒,一位用“革新”让设备更“听话”、以“维护”为人机生命护航的技术标兵和生产线“守护者”。
革新:让设备“俯身听命”
“设备是为人服务的。”这是孔德恒常挂在嘴边的话。作为杭州长安民生物流有限公司轮胎分装部装配组班组长,保障生产线平稳运行是他的职责核心。然而,在一个忙碌的下午,他守护的生产线上却亮起红灯——高速运转的轮胎装配线不断吐出残次品,合格率岌岌可危。
“孔哥,这个鸟头实在太锋利了,稍微不注意就把胎唇划破了。”刚接手手动线备胎压装工作的同事沮丧地说。对于这个情况,孔德恒并未责怪,而是轻拍同事的肩膀,安慰道:“你不要太自责,是设备的问题,我们再想想办法。”
目前,车间的手动线备胎压装采取鸟头“两段式”压装方式,需要先压入轮胎下胎唇,再压入轮胎上胎唇。这个操作需要工人手、脚、眼高度协调才能确保不出错,而且耗时达55秒/件。操作难,质损率高,人员流动大,培训周期长……种种问题像一块块巨石压在孔德恒头顶。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孔德恒一头扎进轮胎压装原理的钻研中,像钉子般牢牢地钉在现场,一遍遍操作令人头疼的设备,希望找到解决办法。“要是能把这笨拙的‘两步走’,合并成一次干净利落的‘一步到位’该有多好?”经过不断尝试,一个大胆的想法逐渐浮现在他脑海中。
孔德恒没有止步于空想,而是结合自身技术经验与轮胎压装知识,最终创造性地提出滚轮“一段式”压装的作业方式,并协调相关设备人员对压装机进行改造。新的方案不仅一举实现轮胎上下胎唇的同步套入,让操作流程更加简单安全,还奇迹般地将单件耗时压缩10秒,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才培训了一个下午,大家都能上手了!”“把鸟头改成滚轮进行压装,就没那么容易划伤轮胎和轮辋了!”现场测验的同事纷纷赞叹道。
“只有不断地革新,才能让设备更便捷、更高效。”孔德恒对设备的革新并未止步于此。备胎压装改良落地后,他又马不停蹄地转向设备的动平衡性——通过增加支撑装置,实现单人作业即可兼具立式精度与卧式省人的双重优势。
维护:为人机生命护航
如果说革新是让设备“更聪明”,维护则是孔德恒为人机系上的“安全带”。在设备保养领域,他是个不折不扣的“服务者”。
数年如一日,孔德恒不厌其烦地对设备进行预防性周密检查,同时对班组设备设施定期开展维护,有效减少了设备故障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他常常打比喻说:“设备和人一样,不仅要‘养生’,还得定期‘体检’,万一‘生病’,才能够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理。”
除此之外,孔德恒更着力打造安全团队。他警示工人:面对设备故障,不可存丝毫侥幸——一旦发生问题,小则引发生产停滞,大则造成安全事故,对职工和职工家庭的伤害都是长久的。2024年,他围绕“人、机、环、管”安全四要素开展安全培训52次,覆盖全员。从设备异常的“望闻问切”到紧急情况的应对流程,从个人防护的细节到风险隐患的排查,他把安全理念“种”进每个人心里。
在孔德恒看来,人与设备的关系是“互哺”的,设备能帮助人解放双手,让生产过程更加安全高效,同时人对设备的革新和维护使其不断改进升级,更好适应生产需要。
从手动线压装的“一步革新”到安全管理的“全年坚守”,孔德恒用行动诠释着“工匠精神”的新内涵——不仅是技艺的精湛,更是对“人机”关系的深刻理解。在他的守护下,轮胎分装车间的生产线,正以更高效的节奏、更安全的姿态,为每一辆汽车的“落地”保驾护航。
通讯员:吴雅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