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服务企业“神经末梢” 激活营商“一池春水”

原创 区行政审批局、区融媒体中心
浏览量

杭州半年度“成绩单”近日出炉,作为产业大区,钱塘交出了制造业投资规模领跑全市的抢眼答卷。

“硬发展”的背后是“软服务”的稳稳托举。


从“毛细血管”到“产业动脉” 全周期护航成长

在钱塘街巷间,一场“大企帮小店”行动正悄然改变着小微经济生态。


近日,电焊工陈云光在国通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帮扶下,如今已成长为全能维修工。“新学会了水电维修和油漆修补,每个月能多赚好几千元!”他不仅办好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还把业务范围扩大到了整个杭州。


陈云光的“得益于钱塘2025年持续深化的帮扶计划。在国通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开发的“民匠有约”蓝领技工综合服务平台上,像陈云光这样的注册用户已达4万多人,师傅们平均每月增收约2000元。


据统计,我区目前共有个体工商户超6.7万户,约占全部经营主体的半数。2025年上半年,6家大企业已帮扶区内个体工商户超350户。


此外,钱塘聚焦“车药芯化航”五大主导产业打造产业服务驿站,围绕企业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三大关键期,推出特色“一类事”服务场景,推进六大平台产业服务驿站全覆盖,累计形成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18个产业链“一类事”场景。同时,创新“塘企行服务直通车”服务模式,部门联合市场侧、社会侧资源送服务到园区、企业。2025年上半年累计服务企业129场次,惠及企业、人才2511人次。在这里,企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变成了“最优一公里”。


针对科技型企业的成长需求,钱塘在科创服务上持续发力,打造“浙江省科创企业上市知识产权加速器”。通过专利快审、科创属性测评等专业化服务,加速器已为150余家企业开展一对一辅导,提供评估报告、体检报告和专利微导航报告100余份;为5家专精特新、拟上市企业进行科创属性测评并形成专业报告,架起了创新与资本市场的桥梁。

 

从“深耕本土”到“扬帆出海”  搭平台助企远航

当前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国际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如何助力企业扬帆出海成为新形势下的重要议题。


今年3月,金砖国家特殊经济区中国合作中心在钱塘正式揭牌,为浙商出海提供了新的机遇与平台。

7月14日,“携手浙商行天下”走进金砖国家特殊经济区中国合作中心产业对接活动成功举办。会上,“浙江财经大学浙商资本市场研究院助企出海全球化服务中心”正式揭牌入驻钱塘,将进一步赋能企业精准对接海外市场、优化跨国经营决策。


近年来,钱塘紧盯货物贸易、境外投资等领域高频事项,“上新”了一系列外经外贸涉外政务服务,以及国际会展、国际金融等咨询和申报指导服务,深化“一站式”通关服务,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


在“买全球、卖全球”的贸易逻辑下,为破解跨境电商小包裹出口面临的通关效率低、物流成本高等痛点,杭州综保区联合钱江海关创新“跨境电商+TIR”出口模式,助力跨境电商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相较于传统的公路运输,TIR实现了全程一次申报、一证到底、一车直达,能极大提升贸易便利化、提高货物通行效率、节约运输时间和成本,非常适合跨境电商小包裹出口。


“跨境电商+TIR”出口模式通过流程整合与模式创新、多方协同与机制优化、技术赋能与信息共享三大创新举措,帮助企业实现降本增效,助力关企互通互联。据悉,该举措实施仅3个月,就已带动出口24.9万票,货值达2025万元,切实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助力杭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提能升级。


记者 赵一霖

通讯员 周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