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大战”受害者出现了!患心慌心悸、急性肠胃炎的年轻人显著增加
连日来,各大外卖平台“优惠大战”不断升温。表面上看,平台真金白银“撒券”,消费者疯狂“薅羊毛”,商家和骑手订单暴增,看似人人都是“赢家”。然而当我们的目光转向医院急诊室,却看到了“补贴狂欢”的另一面。
在浙江省中医院,近期急诊接诊的心慌心悸的年轻病人显著增加,多与咖啡因摄入过量有关。暑假以来,急诊、肠道门诊日均接诊40余例急性胃肠炎患者,平均年龄不到30岁。
“用掉”不一定就是“赚到”
“医生,我的心‘砰砰砰’跳得我好慌啊!”7月23日晚上10时许,一名面色苍白的年轻的姑娘走进浙江省中医院钱塘院区急诊中心,来到导诊台前,嘴上讲述她的情况,手也不自觉地发抖。接诊医生接诊后,迅速为她做了动态心电图和血液常规检查。结果显示:窦性心动过速,最快心率132次/分,血钾偏低3.2mmol/L(正常3.5–5.0 mmol/L)。
“我白天抢了三张券,两杯冰美式、一杯厚乳拿铁,想着不喝就过期了,所以就……”这时候,这位姑娘才喘着气解释道。
“又是优惠券惹的祸!”急诊医学科孙陟中医师无奈表示,“三杯咖啡,加起来接近680mg的咖啡因,已超过《中国居民膳食咖啡因摄入指南》对成人每日≤400 mg的安全上限了。”后续通过补钾、β阻滞剂、心电监护,这位姑娘的心率终于得到了控制。
急诊科护士长王燕告诉记者,最近这段时间,尤其是晚上,心慌心悸来急诊的年轻人显著增加。其中,绝大多数患者在导诊时医护人员一起判断后认为问题不大,无需就诊,等“那股劲”过去就行,留观后就回去了,但是也有一些确实喝了过量咖啡、奶茶合并一些基础性疾病从而导致健康问题的人,需要及时治疗。
吃胖事小,吃坏事大
外卖平台“补贴大战”愈演愈烈。午休期间,不少年轻白领和大学生打开手机,收取那些铺天盖地的补贴优惠广告,看着卷成“白菜价”的咖啡、奶茶等饮品,心动不已,抱着“不喝就亏”的心态,把冰箱塞成小型仓库。“咖啡、奶茶放久了容易坏,于是只能‘勉强’自己多喝几杯。”一些人自嘲。
“暑期很多人喜欢点外卖吃,结果突然肚子痛得厉害,甚至恶心、呕吐、腹泻,来看肠道门诊。一方面是冰冷饮料刺激引起胃肠痉挛,另一方面,夏天高温下细菌容易滋生,造成外卖不卫生,导致急性胃肠炎。”浙江省中医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徐华表示,这些东西不仅吃了容易发胖,同时也容易导致肠胃问题。
27 岁的阿豪(化名)便是“受害者”之一。7月23日晚,阿豪因为外卖“奶茶自由”而“喜提”急性胃肠炎。“前面我领了很多券,晚上10点又点了两杯当夜宵。”阿豪蜷在肠道门诊的靠背椅上,“罪魁祸首或许是放了四小时的芝士奶盖,可能已经变质了,喝完没多久开始就不断跑厕所,拉到腿软。”阿豪的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14.5*109/L↑ ,中性粒细胞 87.9%↑,符合细菌感染所致炎症反应。徐华提醒,奶油、奶酪等高脂高糖配料在室温下易成为细菌温床,2小时内菌量即可升至致病水平;若出现持续腹泻、发热或脱水,应及时就医进行病原学检测,并在专业指导下补液与用药,切勿自行服用止泻药。
“外卖大战”最大赢家是谁,还没有定论;可以确定的是,日渐肥胖的肚子、飙升的血糖承担了很多。“‘外卖大战’的战场竟然波及了急诊!”徐华打趣道。如何让大家能在这场“商战”中独善其身,徐华提出三点建议:首先要设立每日“咖啡因账户”,记录每日咖啡/奶茶/能量饮料摄入量,健康成年人每天咖啡因摄入量,最好控制在400毫克以内;孕期/哺乳期女性,每天最好控制在200毫克以内。其次要仔细甄别饮品配料,选择配料表前三位应为“生牛乳、茶叶、水”的饮料。最后要注意尽快饮用,不过夜,现制饮品开封后室温2小时内喝完;室温高于30℃ 时,1小时内解决;冰饮亦不过夜。
见习记者:方维
通讯员:陈岩明、吴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