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爆满!最近,钱塘不少人排队做这事!医生特别提醒→


当骄阳炙烤大地,总有不曾停歇的身影,在街头巷尾维系着城市的脉搏;总有沁人心脾的关怀,在平凡角落传递着城市的温情。钱塘发布推出《钱塘“热”线直击》系列报道,在一年中最灼热的三伏天里,深入一线记录钱塘各行各业劳动者迎战酷暑、坚守岗位的真实故事。


今年的三伏天打破十年“超长待机”惯例,于7月20日入伏,8月18日出伏,仅持续30天,成为近年来的“最短三伏”。
这一变化让不少关注“冬病夏治”的市民心里打起了鼓:三伏天变短了,“冬病夏治”的效果会不会也跟着大打折扣?带着这样的疑问,塘塘来到了浙江省中医院钱塘院区一探究竟。

走进医院,诊室内外的热闹景象似乎已经给出了答案——针灸科40多张治疗床早早就没了空位,候诊区排起了长队。更让人意外的是,小儿推拿专科比往年提前一周就迎来了“冬病夏治”的小高峰,一个上午不到,就有20多组家庭前来。
点击查看视频
“别担心天数少了,关键是要抓住‘阳气最旺’这段黄金时间。”浙江省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徐福介绍,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阶段,此时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有利于药物渗透与吸收,借助伏天的“热”把体内的寒邪祛除,因时养生,事半功倍。

队伍里,市民姜文君牵着儿子,一边耐心等待,一边轻声安抚。她提到,孩子从小脾胃虚弱,身材也比同龄人瘦小一点,听说三伏贴调理体质不错,她特意赶早带孩子来试试。进了诊室,医生根据孩子的情况,一番推拿后,在背部和腹部精心选穴,贴上了大约10片特制的膏药。“第一次贴,时间不用太长,1个半小时到2小时左右就可以揭掉了。”小儿推拿专科主治医师陈薇叮嘱道。
陈薇介绍,给孩子贴三伏贴可不是“大人药贴小一号”那么简单。“我们给小朋友用的药方更温和,刺激小,药量也控制得更精细。”为了保证安全和效果,孩子的疗程反而拉长了——从7月7日就开始了,一直持续到8月底,中间要贴4到6次,每次间隔7到10天。

为了给孩子更好的调理效果,医院今年还特别推出了“三伏贴+小儿推拿”的组合疗法。根据每个孩子的体质,医生先推拿、后贴敷。不仅选用温阳散寒的中药贴敷特定穴位,还配合推上三关、捏脊等温阳手法,辅以健脾补肾推拿。陈薇说:“这相当于双管齐下,药物从皮肤吸收进去,推拿又刺激了经络,共同起到温补阳气、驱散寒气、健脾胃、强肺气的效果。”
不难发现,前来就诊的人群里,年轻的面孔越来越多。带着孩子的爸妈甚至祖孙三代齐上阵的场景并不少见。“三伏贴早就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了。”陈薇笑着说,“除了给孩子调理脾胃、过敏性鼻炎的,还有想改善关节酸痛、怕冷这些问题的年轻白领、宝爸宝妈。”她补充道,像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关节疼痛、类风湿关节炎,以及一些冬季易加重的病症,其实都适合在三伏天来“治未病”。

三伏贴虽好,但不是人人适合。陈薇也特别提醒,如皮肤有破溃、长荨麻疹,或者正在发烧,就暂时不能贴。另外,平时就特别容易上火、口干舌燥、大便干结、脾气急躁,属于“阴虚火旺”体质的人,也不太适合。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浙江省中医院还把“冬病夏治”搬上了互联网医院。市民点点手机,医生在线咨询开方后,特制的三伏贴“小丸子”就能快递到家,自己在家就可以按指导贴敷。
接下来,钱塘将继续深化“冬病夏治”的推广与服务,组织更多专业的医护人员深入社区、企业,开展健康讲座和义诊活动,向广大居民普及“冬病夏治”的科学知识,让“冬病夏治”这一传统中医疗法惠及更多钱塘百姓,为大家的健康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