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GDP增速领跑全国,构建全球最完整数字经济产业链

原创 央视财经
浏览量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敢为天下先,看浙江,不惧风浪,勇立潮头,还是看浙江。

今年上半年,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45004亿元,同比增长5.8%,比全国高出0.5个百分点,增速领跑全国。1月至6月,浙江省货物贸易进出口2.73万亿元,同比增长6.6%;其中,出口首次突破两万亿元,达到2.07万亿元,增长9.1%,规模占全国的15.9%,稳居全国第二;进口6592.7亿元。浙江对全国出口增长贡献率达19.8%,居全国首位。

无论是逆势增长的外贸出口,还是独占鳌头的人工智能,浙江都活力满满,创新不断。

在浙江杭州的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数字治理赋能下的城市,不仅能解决交通问题,还涵盖了政务服务、城市运行、社会治理等500多个应用场景。

数字化,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从“互联网+”到“数字中国”核心区,从“云上浙江”到“智能涌现”,浙江仅用十几年时间,构建起全球最完整的数字经济产业链。

今年1月至5月,浙江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持续迸发的创新活力,不仅孕育出全球瞩目的电商巨头,也在人工智能、机器人、脑机接口、量子科技等领域,催生出一批前沿科技“新物种”。

在杭州,一款火爆出圈的AR眼镜,不仅能做到文字、符号的投射,还能实现翻译、问答搜索、导航和支付等功能,重量只有49克,比普通近视眼镜还要轻。目前,这款AR眼镜的新品全球预售订单达到25万台,供不应求。

今年上半年,浙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其中,民营企业的增加值增长8.0%,贡献率达到77.9%,几乎撑起了浙江工业增长的“主骨架”。

位于杭州未来科技城的人工智能小镇,记者体验了一款通过脑机接口技术,研发的仿生手臂,只需动动念头,机械手便能做出精准动作。

2016年,杭州明确提出“打造创新创业新天堂”,以开放的姿态面向全球招引前沿科技顶尖人才。强脑科技创始人兼CEO韩璧丞,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到杭州创业发展。

经过9年的快速发展,如今这家脑机接口企业,已与来自人形机器人、3A游戏、通用大模型、工业自动化、3D设计等领域的另外五家前沿企业,并称为“杭州科技六小龙”。

位于杭州余杭区的之江实验室,是浙江重要的科技创新策源地之一,位于浙江新杭州的“科创大走廊”。这条走廊构建起从“种子实验室”到初创孵化、再到产业集聚的完整创新链,形成系统化的科技成果转化生态。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坚:之江实验室的定位就是要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我们开展科研合作,不仅要推动整个科技领域的发展,也要和市场主体一同创造商业价值与市场价值。

“杭州六小龙”的集体涌现绝非偶然,而是源于浙江在打造创新生态上的系统性布局。

浙江发展规划研究院 副院长 潘毅刚:我们科技创新高原的高度是很高的,但是不知道哪一天高原上再蹦出一两个高峰来,就是我们看到的六小龙现象。六小龙是偶然的,但是高原是必然的,这是整个有为政府在做的事情。

浙江不仅是经济大省,创新大省,更是全国首个共同富裕示范区。

今年上半年,浙江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813元,同比名义增长5.1%。浙江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连续多年居全国各省区第一,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83,连续22年保持全国各省区中最低。

在浙江省嘉善县优家村,当地秉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发展理念,产业布局从锂电池延伸到芯片领域。如今,仅嘉善一个县就形成了8大重点产业集群,其中智能物联产业规模达千亿级。嘉善县经信局局长张赟表示,嘉善县的重点产业集群已吸纳14万就业人员,占全县常住人口的21%。

目前,浙江省级的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协同区增至108个,真正实现了“寸土生寸”。

浙江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 潘毅刚:我们通过统筹城乡工作,将城镇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乃至城镇居民能享受到的各项福利,逐步向乡村延伸。

不仅如此,浙江的发展智慧还蕴含在绿水青山中。

自从“以竹代塑”政策全面推行以来,浙江安吉县竹工艺品企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边角料实现了“变废为宝”。2024年,当地竹产业总产值突破190亿元。

除了市场上广泛使用的环保袋,快递袋、竹餐具、吸管等多样化的竹制产品也逐渐普及,既方便了群众日常生活,也让竹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

浙江峰晖竹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梁峰晖:目前产品70%出口到国外,30%国内销售,今年到年底的产值预计可以达到两亿元以上。

竹子不仅可制成各类“以竹代塑”的环保产品,还能用来“吸碳换钱”。

2021年12月,安吉县成立“两山合作社竹林碳汇收储交易中心”,率先探索“生态资源变资产”的碳汇交易机制。目前,安吉县已收储84万亩竹林,累计交易碳汇4.63万吨,开展项目分红约5亿元,惠及5.1万户林农,户均增收8000余元。

如今,浙江以占全国1%的土地、3%的用水量、4.7%的二氧化碳排放量、5%的能源消费量,创造了6.6%的国内生产总值,生态经济发展水平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