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直击——塔吊司机)40米高空上的高温坚守
清晨6点,太阳刚冒尖,塔吊司机张超走进工地。在检查塔吊设备、确认安全装置后,他顺着爬梯一步一步往上爬,动作灵活轻快,8分钟后,40米的高空被踩在脚下。坐在驾驶位上,他后背的衣服湿了一大片。
张超在顺着塔吊楼梯向上爬 朱晟摄
“一档下钩!”芯谷邻里中心一期项目建设现场,地面上,信号工老王(化名)举着对讲机大喊。伴随着老王的指令,张超熟练摇动操作杆,机械“长臂”平稳转动,将钢筋捆精准降落到对应位置。
张超在顺着塔吊楼梯向上爬 朱晟摄
夏天的户外工作,高温是头等考验。尽管已经避开最热时段工作,驾驶室里有空调,还常备藿香正气水等药品,但刺眼的阳光还是给他的工作带来了新挑战,“塔吊操作需要100%精准,看不清可不行,太阳大的时候我会准备一副墨镜。”
塔吊在运转 朱晟摄
驾驶室不足2平方米的空间,是张超的个人“工位”,那平时吃饭怎么解决呢?他介绍,爬上爬下比较麻烦,一天一般最多上下两趟,午饭用吊钩吊上来,这是塔吊司机们独特的吃饭方式。
“地下”的老王同样辛苦,到了九点多,他的安全帽下全是汗珠,衣服水洗过一样。这对搭档配合默契,听着老王有些沙哑的声音,张超赶忙提醒:“快去喝一碗冰镇绿豆汤,再歇会凉,我等你。”
工地的茶水间,是大家的“清凉驿站”,保温桶里的绿豆汤始终是冰的。张超想起前几年夏天,妻子还在工地当信号工时,曾吊上来一碗冰镇绿豆汤。他把这个幸福的时刻分享给工友,配文 “百米高空的 VIP 外卖”。如今妻子回老家照顾女儿,那碗汤的清凉,成了他高温工作的精神慰藉。
最开始踏入这行,是看上了薪资稳定,高空作业并不容易,他坦言,“第一次站在驾驶室里,腿都在抖。”但在师傅的指导下,经过日复一日的训练,他克服了对高空的恐惧。他今年35岁,入行6年,即便是身处120米的高空,也丝毫不慌,能妥当地吊送钢材。
大家常说“站得高,看得远”,在几十米的高空上工作,张超也总能看见一些独特的美景,“就像是肉眼‘航拍’,能看到整座城市的风貌,房子像积木一样整齐,傍晚时晚霞映照整片天空,晚上城市灯火璀璨。”有时候,他也会跟10岁的女儿分享高空美景,“她看了觉得蛮稀奇,知道我们工作比较危险,还经常在电话里嘱咐我注意安全。”一边回忆,他的嘴角不自觉露出笑容。
记者:陈晓 朱晟 实习生 沈瑜珂
通讯员:口文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