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数字工匠”牛童杰:六年三台阶 “三重合力”助成长
【职场档案】
姓名:牛童杰
入职时间:2019年7月
入职职务:总装科设备技术员
现任职务:总装设备技术组组长(代),设备备件管理员,车间自立化、智能化项目主要负责人
广汽乘用车(杭州)有限公司的车间里,牛童杰正专注地操作着手上的机器人示教器。这台设备连接着他身旁的大型悬置自动化机器人,用于接替人工难以承受的高强度螺栓拧紧工作。这样的工作场景是牛童杰刚在入职时难以想象的。那时的他,站在轰鸣的设备旁,连基本的元器件都叫不上名字,更别提独立操作机器人了。
破茧三阶:从“懵懂”到“掌舵”
牛童杰把自己的职场成长清晰地划为三个阶段。最初的“懵懂期”,他坦言是“两眼一抹黑”。初入行时,面对全新的技术领域,上手难度极高。一次设备需要做个小改善,对当时的他来说却像座大山。“心里憋着一股劲儿,一定要靠自己搞定。”那个周日,他抱着电脑在现场,独自调试了一天。搞不定就查资料、打电话请教技术支持。最终,难题被攻克,满满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涌上心头,“就是这件事,让我真正开始‘上道’了。”
随之而来的“适应期”,挑战更为艰巨。当时车间正值高产阶段,同时推进自动化改造与新车型导入,任务如潮水般涌来。缺乏经验的他“眉毛胡子一把抓”,哪头都没顾好。老组长一句“所有事情一起做,啥都干不好。”点醒了他。第二天,组长亲自帮他梳理工作,手把手指导他区分轻重缓急、规划任务顺序。“瞬间条理分明!”这个关键的转折点让他拨云见日,学会了有效的工作管理。
步入“正轨期”后,牛童杰已能从容驾驭多线任务,游刃有余地安排工作。他不仅能独立高效地完成职责,更乐于将经验化作阶梯,主动帮助新同事成长,同时还能进行计划性的学习提升,持续精进。这标志着他无论在专业能力还是责任担当上,都已走向成熟。
如今,牛童杰肩负着车间设备导入规划、日常运维以及自立化、智能化水平提升的重任。6年时光,他从一名普通技术员起步,成长为总装设备技术组组长,再到车间自立化与智能化项目的核心推手,亲历并推动着设备从“沉默被动”到会“说话”、有“脑子”的智慧蜕变。
平台托举:“智造”时代的成长沃土
回顾成长,牛童杰深深感觉到,个人努力之外,公司构建的培养体系亦是他坚实的后盾。专攻课题的“视觉小组”“电路板小组”将技术纵深挖掘;电工、钳工等技能比武是实战的沙场;覆盖工作全维度的培训计划与便捷的“传祺智学”移动平台,让知识触手可及。公司年年举办的IGA活动、专利发明申报的鼓励、创意大赛的舞台以及常态化的“改善提案”机制,让智慧的火花持续在车间迸发。
尤为关键的是“传帮带”的匠心传承。新人可根据兴趣专长与资深导师“双向奔赴”,签订师徒合同。牛童杰如今也成了领路人,他带出的徒弟已在项目中快速成长。“入职不到3年,我的小徒弟已经能独立担当中小型项目的导入与电气调试了!”言语间,他满是自豪。
牛童杰的成长故事,亦深深扎根于钱塘这片转型升级的热土。他切身感受着钱塘从“制造大区”向“智造强区”的惊人蜕变:高端产业聚集,技术人才需求爆发;人才政策从“撒网式”补贴转向“精准滴灌”;金沙湖商务区、东部湾新城、青年人才社区等建设,让“产城分离”成为过去,“人城无界”的归属感日益浓厚。
今年年初,牛童杰被认定为“杭州数字工匠”。从当初迷茫的技术员,到如今独当一面的团队核心,他的足迹印证了个人奋斗、企业育才与区域政策的三重合力。在钱塘这片从“制造”向“智造”进化的热土上,90后技术骨干担任项目负责人已成常态。机器的智慧与青年才俊的成长在这里同步革新,两者共同汇聚成了钱塘智造奔向未来的澎湃潮声。
记者:李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