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洋机器人“场景需求与产品技术”对接交流活动在钱塘举行

原创 区发展改革局、区融媒体中心
浏览量
作者:戴媛

无垠碧海,浩瀚汪洋,蕴藏着无穷发展潜力,而海洋机器人,就像我们派往神秘海底世界的“钢铁侠”,正逐步改写海洋探索的历史,为我们开启全新的世界。

6月26日,浙江海洋机器人“场景需求与产品技术”对接交流活动在钱塘举行,旨在促进“技术攻关找合作、创新成果找应用、产品服务找市场”对接合作,加快建设具有专业性、前瞻性的海洋产业交流合作平台,努力为钱塘乃至全国海洋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海洋经济发展厅副厅长阮飙,杭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办公厅党组成员程晓东出席并致辞,区领导陶峰、胡潜参加。

钱塘因江得名、向海而生。翻看家底,在推动海洋经济向纵深发展上,钱塘具有多重优势——

作为全省首批、全市唯一的省级海洋经济倍增平台试点区,钱塘形成了以海洋先进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等为主导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拥有海洋先进装备制造拥有省级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10家、省级企业研发中心19家、省级企业研究院4家,集聚中科星图、鳌海工程、杭州电缆、士兰微、正泰中自等代表性企业,为海洋机器人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去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超250亿元,水下机器人、无人潜航器、海洋传感器等领域进入全国第一梯队。

当天,钱塘围绕产业基础、资源要素、政策保障等方面进行主旨推介。现场还进行系列海洋机器人产品路演、展示推介和需求发布活动,模块化工业级海洋机器人、仿生河狸与螳螂虾等新概念机器人系列产品以及一批核心器件和关键材料精彩亮相,全产业链的创新成果让人目不暇接。

当数字化与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在海洋领域的应用正成为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活动现场,全国首个海洋领域开源大模型OceanGPT大模型正式发布。该模型由海洋精准感知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牵头研发,具备基础的海洋专业知识问答,以及声纳图像、海洋观测图等海洋特色多模态数据的自然语言解读能力。其采用的领域知识增强“慢思考”推理机制,相较现有通用大模型能有效降低幻觉式错误。模型还可适用于海洋机器人操控与水下具身智能等关键场景,能够将自然语言指令自动转化为任务代码,驱动机器人高效完成水下作业,显著提升海洋装备的作业效率。

“OceanGPT为海洋研究和开发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手段,有助于推动海洋科学的发展。”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陈华钧介绍道。此外,OceanGPT 还可应用于海洋教育、海洋资源管理、海洋环境保护等领域。

活动上,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作了浙江省海洋机器人产业发展情况报告,浙江省海洋经济厅对《浙江省海洋产业科技项目管理办法(试行)》进行了解读。

深耕蔚蓝,释放“蓝色引擎”澎湃动能,是钱塘向“新”发展的题中之义。未来,钱塘将坚持以海为媒、以产为基、以人为本,锚定“向海图强”战略目标,全面优化区域海洋经济空间布局,努力打造承载省市重大海洋发展战略的标志性平台。


记者:戴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