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土”再“生金” 解码钱塘高效用地的多维实践

原创 市规划资源局钱塘分局、区融媒体中心
浏览量
作者:陈晓

当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531.7平方公里的钱塘区,正在经历一次土地利用保护方式转变。


2024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700亿元,位列全市第一,制造业投资总量全省第五……赶在第35个全国土地日到来之际,记者走进这片创新热土,解码产业大区如何以规划为笔、创新为刃、保护为盾,书写着从“寸土寸金”到“持续生金”的土地高效利用保护新篇章。


  规划先行

  舞好高质量发展的“龙头”


不久前,江海之城2宗混合用地成交,这预示着中企国际港项目的谋划取得新进展。


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金砖国家特殊经济区中国合作中心的主要载体。据悉,项目用地面积约6.1万平方米,总投资约60亿元,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集商业、办公、会务、酒店等功能于一体,谋划设置丝路电商总部基地、金砖国家特殊经济区论坛、金砖国家标准化(浙江)中心、金砖国家经贸服务中心、金砖国际论坛及展示中心、金砖国家企业家俱乐部等设施。


图为中企国际港项目效果图


从更深层面看,该项目未来将吸引大量出海企业入驻,加速金砖中心实体化运行,促进金砖国家务实合作,是全区乃至杭州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纽带。


另一边,同样在江海之城核心区,江海商务中心一期项目建设如火如荼。项目总投资近10亿元,定位为多功能综合性商务枢纽,涵盖商务办公与商业配套等多元业态。项目采取了地上地下综合开发的形式,与周边轨道交通站点和地标性建筑的地下空间联通,将打造链接周边交通、商业、公共服务于一体的地下空间网络,是钱塘节约用地的新典范。


舞好规划“龙头”,下活发展“大棋”。科学合理的国土空间规划,引领着城市高质量发展。两大项目的落地,是杭州跻身超大城市行列,启动城市重点发展区块规划建设专项工作后,钱塘落在江海之城的“关键一子”。


“目前,江东片区的江海之城、高铁新城、钱塘芯谷、前进智造园四个区块,被纳入全市城市重点发展区块。”市规划资源局钱塘分局(以下简称“钱塘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四个重点区块将带领钱塘加速融入全市发展“一盘棋”,也是全区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阵地。


江海之城


翻开全区国土空间规划“台账”:今年,全区坚持以高质量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全区已完成18个国土空间规划项目(1个国土空间总体规划,17个单元详细规划)编制并全部获批,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省政府批复,12个城镇单元、5个乡村单元详细规划均已获市政府批复,多规合一、科学高效的钱塘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基本形成,进一步为钱塘区打造现代化国际化一流新区明确方向、指明路径。


此外,钱塘分局已完成《“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空间专项规划》编制,在全市率先研究划定区级重点景观风貌区范围,进一步深化产城人融合发展,提升城市品质。


在共同富裕版图上,“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空间专项规划如一条绸带,串联起城乡发展。该规划聚焦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锚定争创近郊区县“发展轴”示范目标,打造“一轴一心三街四组团”的空间格局,建强“产业轴”“服务轴”“带动轴”“基础轴”“共富轴”,做强江海之城关键支撑,做优中心镇(街道)桥梁纽带,片区联动加快乡村振兴发展,力争提升全区城镇化率,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提升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增存并举

  激活土地空间新动能


土地不是静态资产,而是需要持续激活经营的珍贵资源。


在钱塘区4号大街以北、2号大街以南,浙江省(国家级)创新中心正在加紧建设。


该项目所在的康莲地块,曾为低效用地,如今,通过联合再开发模式,以校苑路为界,北侧工业用地将建成浙江省(国家级)创新中心及2家总部项目,南侧教育用地已投用文海第二实验学校。其中,创新中心占地41.5亩,容积率3.5,总投资12.7亿元,聚焦专精特新产业,打造“工业综合体”,预计可容纳40家企业,亩均产值超1000万元、税收180万元,地块效益大幅提升。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桩基施工。


浙江省(国家级)创新中心项目效果图


与此同时,钱塘不断以政策红利,激活产业发展“一池春水”。去年,钱塘出台《钱塘区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实施细则》,降低用地再开发门槛,持续释放政策利好,鼓励企业用“工业用地自主再开发”“工业用地续期再开发”等方式,进行再开发,让低效土地“再生金”。


杭州境仓电子改扩建项目成为首个“新政受益者”,通过再开发,项目容积率提至3.0,亩均产值预计达400万元,项目将聚焦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智能机器人等优势产业,提供约11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满足企业保税研发、保税加工制造、保税维修等多样化需求。


杭州境仓电子改扩建项目效果图


今年以来,钱塘做优土地存量、做精土地增量,围绕区重点产业实行精准供地。从新增用地的数据上来看,全区争取到用地指标1000余亩,挂牌出让1100余亩土地,其中新增工业用地900余亩;从存量再开发来看,完成存量低效用地再开发2000余亩,为重大项目落地提供坚实要素保障。


有了用地保障,一个个民生项目纷纷落地:杭州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标志性项目——“东郊仓配一体化中心”项目已顺利结顶,义蓬安置房四期、五期等一系列安置房项目正在加紧建设……


其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钱塘院区暨浙江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自开工以来,便备受瞩目。项目位于义蓬街道仓北村,项目规划用地约30万平方米,总建设床位2000张,将建成临床诊疗中心、科研创新中心、成果转化中心和教学培训中心四大功能模块,将大大丰富全区医疗资源。项目分两期实施,一期年初已经全部结顶,二期目前已经具备开工条件。


  守护耕地

  多维织网护良田


6月,正是夏耕的“黄金时节”。苏绍高速旁,八工段直河西面,540亩梯形农田,正在建设为高标准良田。


走进2025年农旅公司高标准农田新建项目标段一施工现场,机埠已经建成,一条条灌溉渠道已经浇筑成型,目前正在进行土地平整、土壤改良,预计本月下旬完成施工。


“这个项目及北边地块原来都是永久基本农田,项目打造成高标准农田后,农业种植将会更加机械化,生产效率将会提高,农户也能增收。”钱塘分局工作人员介绍。


“像呵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这句口号在钱塘是看得见的行动。近年来,全区按照省市部署,加快打造高标准农田的步伐,储备粮食生产功能区,优化土地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截至目前,全区已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1.0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1.6万亩,高标准农田18.99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与高标准农田高度叠合,“多田套合”率位于全市前列。


规模化开发,是提升耕地价值的一把“金钥匙”。今年,钱塘推进3个“千亩方”项目,正在申报临江围垦“万亩方”,破解耕地碎片化问题。


 河庄街道江东农场实景图

  

来到2024年钱塘区河庄街道千亩方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项目,各项施工有条不紊。据了解,该项目将周围1171亩土地,整治为一个完整的地块,项目全部竣工后,将一改现有田块零星破碎、利用率低的状况,大幅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率。“项目新建沟渠,完善排灌系统,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增强作物的抗病、抗倒能力,减少化学肥料及农药的施用量,对减少环境污染起到重要作用。”钱塘分局工作人员表示。同时,未来地块将通过冬种和轮作,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升区块风貌。


与此同时,钱塘严格执法,以“长牙齿”的硬举措,遏制破坏耕地的违法行为。钱塘做好源头把控和重大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创新机制,推行卫片执法“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建立“审批—监管—验收”闭环机制,规范临时用地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做到合法使用、复垦到位。在多种机制的严格监管下,今年以来,全区违法占耕发生量显著下降。


工业厂房里,生产线运转繁忙,不远处的高标准农田里,收割机来回穿梭,机器的轰鸣与田野的低语,交织成一曲特别的高质量发展交响曲。高效用地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改革,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答题。下一步,市规划资源局钱塘分局将继续深化自然资源领域改革创新,不断理顺用地护地逻辑,将顶层设计的“四梁八柱”与用地实践的“千条万线”精准对接,为“高水平建设产业新城、高质量打造一流新区”提供资源要素支撑。


记者:陈晓

通讯员:邓柳芸  王泱  周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