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届中国专利奖揭晓 钱塘斩获1银2优秀

原创 区市场监管局、区融媒体中心
浏览量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奖获奖名单,钱塘区1家企业、2家高校榜上有名。浙江理工大学《一种聚四氟乙烯中空纤维膜双向拉伸装置及拉伸方法》发明专利荣获中国专利奖银奖,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一种集成组件》、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一种超声拉刀、高效精密超声拉削装置及其拉削工艺》获得中国专利奖优秀奖。


中国专利奖是中国唯一的专门对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创造给予奖励的政府部门奖,由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主办,是中国专利领域的最高荣誉,得到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认可。本届中国专利奖共评选出中国专利金奖预获奖项目30项,中国外观设计金奖预获奖项目10项,中国专利银奖预获奖项目60项,中国外观设计银奖预获奖项目15项,中国专利优秀奖预获奖项目610项,中国外观设计优秀奖预获奖项目47项。


浙江理工大学的获奖专利巧妙创制双向拉伸装置,研发拉伸工艺技术,制备得到了高孔隙率、高孔径均匀性的聚四氟乙烯(PTFE)中空纤维膜,克服了传统加工设备仅能纵向拉伸的缺陷。PTFE纤维膜相关制品广泛应用于环保、医疗、军工、纺织等领域,打破了行业国际巨头公司的长期垄断,实现了国产替代进口,同时有力推动了国家标准修正,并丰富和完善了国家应急物资储备和保障体系。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作为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组件的头部企业,2015年开始研发第一个热管理集成组件,在减少管路数量、减少主机厂装配工时、减少主机厂装配不良率、减少空间占用、优化发动机舱布局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果。近年来更是拓宽了集成组件子部件的类型,提升了组件的集成度,设计开发了本次获奖专利所涉及的产品方案。该专利技术全球领先,具有原创性。相关产品已与市场深度结合,形成产品系列,市场销量大,经济效益显著,饱受国内外知名车企客户的好评。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获奖专利针对现有拉刀和拉床存在的不具备集成式信息采集装置、寿命较短等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集成多种传感器的超声拉刀设计,实现了对拉削过程的全方位实时监测。2020年以来,该技术被用于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发电机组、船舶动力等轮盘榫槽的精密拉削加工,实现大规模产业化运用,累计创收超过11.79亿元,利税总额超过9400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近年来,钱塘区持续深化知识产权强区战略,以中小企业成长“金种子计划”为抓手,指导企业申报入库金种子智能管理系统,目前辖区成功申报孵化级企业136家,成长级企业26家,其中7家入选全省首批入驻国家样板企业培育库企业名单。截至2024年底,钱塘区每万人高价值专利拥有量94.9件,位列全省第三。


下一步,钱塘将继续围绕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工作,积极发掘、培育企业创新潜力,加速创新成果向实际生产力高效转化。


记者:李晨晨
通讯员:姚巍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