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玉米,种出“甜蜜事业”

原创 河庄街道江东村
浏览量

春日阳光和煦,位于河庄街道江东村的“钱塘玉迷”种植基地焕发着勃勃生机。一个月前,来自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的学生们在这里躬身劳作,挥锄整地、精准施肥……随着一粒粒代号为“Kala4”的玉米种子被埋入土壤,一场跨越实验室与田野的“校地对话”正式生根。

“新品种株型紧凑、抗病菌能力强,不仅富含花青素,口感也会更糯、更好吃。”农场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今年上半年,江东村农示青创农场和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共建学生教学实习、社会实践基地,通过“钱塘玉迷”种植项目拉开了校地合作新的序幕。“这里既是学生们的‘露天实验室’,更是乡村人才的试验田。”江东村乡村CEO,同时也是浙大新农院的“头雁”学员叶翔鹤表示。

据了解,2025年江东村玉米产业种植总面积达130亩,除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江东村还致力于在种植上形成多层技术矩阵:与浙江省农科院合作建立鲜食玉米引种试验田,筛选甜度更高、附加值更大的新品种;携手杭州市农科院落地成果示范基地,构建“省-市-高校”技术融合体系。

“目前我们的冷库项目正在建设中,建成后将进一步助力玉米保鲜和储存,为拓展玉米深加工衍生品、延长产业链赋能。”江东村相关负责人表示。

玉米产业的挖掘和落地,只是江东村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一个锚点,而更深层的变革正在人才培育领域发酵。2024年,江东村获评杭州市“新农人”实践教学点,两年来,300余批次的考察团在这片田野上,学习着现代化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全新“解题思路”。“原来种地不仅要懂农时,还要会算数据、讲故事。”一位参与交流培训的90后农创客感慨道。

从实验室育种到田间管理,从人才培育到产销创新,玉米产业的拓展升级,正在催生乡村振兴的更多可能。“4月底5月初我们将迎来首批玉米丰收季,到时候我们会广泛运用电商直播的形式,让这些既好吃又有科技含金量的农产品走入千家万户。”农场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