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看下沙→让社区成为读懂中国式现代化治理的“微观窗口”

原创 下沙街道
浏览量
作者:周正倩

近日,下沙街道秉持“开放包容、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创新开展中外青年共融行动,通过实地探访、文化体验和互动交流,向国际青年立体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社区治理样本与人文关怀实践。



在下沙社区综合服务大厅,留学生来到“聚沙e安”指挥调度平台前,直观了解“一网统管”系统的运行逻辑。下沙社区将1.2平方公里辖区划分为7个网格44个微网格,依托人脸布控、车辆出入以及视频监控三大系统,利用梯控、火警AR等技术应用,实现高空抛物实时监控等智慧化治理,让居民享有“看得见”的安全感。现场,留学生对社区高效处置纠纷的能力赞叹不已。


“无障碍通道改造、小区环境美化,是如何推动的?”留学生们了解到,社区通过“格里Yi”网格议事平台,广泛征集居民意见,深入开展调研、协商工作,落实道路提升改造、停车位重新施划等民生项目,不断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我明白了,中国的社区治理不是‘家长式管理’,而是共建的成果。”来自摩洛哥的留学生感慨道。



在聚益堂睦邻中心,留学生通过居民捐赠的自行车、嫁妆盒、盛酒器等老物件,感受老一代人的智慧和中国家庭的生活变迁,并在方言墙、书画室体验方言学习和书法创作,进一步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另一批留学生走进中沙社区,探索其从农村到国家级老年友好型社区的蝶变历程。他们了解到,中沙社区于2005年撤村建居,2015年完成回迁安置,如今依托2500平方米的“一站式”邻里中心和18800平方米的文体公园,打造出共享书房、幸福学堂、共享办公室、篮球场、足球场等空间,构建了集便民服务、文化娱乐、健身休闲于一体的高品质生活圈。


农村到未来社区的“爆改”让留学生惊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氛围则让他们体会到幸福的沉淀。在这里,他们参观了心灵驿站、健康小屋、日托中心等设施,看到老年人怀着愉悦的心情练习书法、制作手工、切磋棋艺,深刻感受社区对老人生活品质的重视。现场,大家亲切互动,分享各自的文化故事,拉近心与心的距离。


别开生面的社区探索之旅让国际青年了解到基层“智治”的科技硬实力,看到“善治”的人文软实力,促进了多元文化交流的同时,搭建了友谊的桥梁,使讲好中国故事有了更生动的注脚。


记者:周正倩

通讯员:田奕灵、徐蓓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