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实验教学 落实科学育人

2025年“钱塘之春”学术节科学教育专场活动举办

钱塘教师教育学院
浏览量
作者:许莉莎

4月3日,2025 年“钱塘之春”学术节科学教育专场活动在文海小学圆满举行。此次活动由钱塘区教育局主办,教育局领导、教师教育学院领导、中小学科学教研员,以及各中小学教学副校长、小学科学专任教师和初中科学教师代表等近 300 人参与。



活动伊始,钱塘区教育局相关领导为科学教育专场致辞。他指出,随着信息化浪潮、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革命的交织推进,教育的形态、内涵和范式正在被重塑。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对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教育目标正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批判思维和适应未来社会变革的能力转变。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提供个性化学习方案,助力学生自主学习。同时,教育数字化战略要求教育理念和目标深度转型,通过人工智能实现智能带教、智能辅导,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推动教与学方式的变革,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此外,教师的角色也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和辅助者,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技术素养,借助人工智能工具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钱塘教育将秉持“技术赋能教育,教育引领未来” 的理念,致力于建设人工智能教育示范区,打造创新融合项目,培育智慧教师队伍,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成长路径。



实验展示课环节亮点纷呈。文海小学罗静老师的《不简单的杠杆》,通过创设趣味情境,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杠杆的作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杠杆概念和三要素;学正中学李红燕老师带来的《酸与碱性质的项目化复习》,以酸和碱在染织技术中的应用为情境,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两堂课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充分展现了科学教育课堂的独特魅力。



在实验教学案例展示环节,来自不同学校的老师们带来了极具创新性的案例。景苑中学的唐小明和项洋洋老师带来《焦耳定律的创新实验》,针对教材实验的不足进行优化,让实验更加精准、直观;文海中学郑增延老师的《电路演示仪》通过模拟家庭电路,有效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问题;义蓬一小朱依晴老师分享了电子技术在教具中的创新应用成果;钱江小学程梦瑶老师展示的《基于 Arduino 的不同土壤渗水性可视化实验》,成功改进了传统实验存在的缺陷。这些案例充分彰显了钱塘教师的创新思维和科学教育的特色实践。


活动特别邀请了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喻伯军进行专业点评与讲座。喻伯军老师对《不简单的杠杆》和《酸与碱性质的项目化复习》两堂课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整节课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动手机会多。而随后的实验教学实际上就是加强探究,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帮助学生更好地学好科学课程。同时,实验教学技能,是科学教师的基础功之一;实验教学创新设计,发挥了教师的创造性,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也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讲座中,喻伯军老师还从探究实践的内涵与价值、如何把探究实践做扎实两方面展开深入讲解。他强调,探究实践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感受科学的魅力。要把探究实践做扎实,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评价,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不断提升探究能力。


此次学术节科学教育专场活动,为钱塘区教育工作者搭建了优质的学习交流平台,对推动科学教育的发展意义重大。通过实验展示课和教学案例展示,教师们分享了教学经验和创新成果,拓宽了教学思路;专家的点评与讲座为教师们提供了专业的指导和引领,助力教师提升教学水平。未来,钱塘教育将继续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优化实验教学,落实科学育人目标,朝着更高水平迈进,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