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实验学校古琴社团:传承古琴文化,弘扬华夏瑰宝

原创
浏览量

在悠扬的琴声中,古琴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悄然步入了杭州市钱塘区崇德实验学校的校园,成为学校传统文化建设和非遗特色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22年古琴社团成立以来,学校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致力于推广古琴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古琴社团由倪慧刚老师带队任教,倪老师师从著名古琴大师、国家级非遗古琴传承人刘赤城、刘铭芳父子,对梅庵琴派的演奏风格和两钟四律研琴艺术有着深厚的造诣。倪老师不仅是安徽梅庵琴社理事、钱塘区古琴协会副会长,还创办了元璐琴坊,复斫明代传世老琴——倪元璐琴,并被倪元璐博物馆和山东省广饶倪宽公祠收藏。

社团设有梅庵琴社(抚琴)和元璐琴坊(斫琴)两大功能教室,教室环境古朴典雅,墙上悬挂着梅庵琴谱曲目名的书法卷轴,东面悬挂着刘赤城先生题写的“梅庵琴社”匾额,书法行云流水,笔力遒劲,风格苍古。倪老师还根据《梅庵琴谱》中的十五首曲目名称,编排了一首七言诗,与“梅庵琴社”匾额相得益彰,妙趣横生。 

在教学过程中,倪老师不仅传授古琴演奏技巧,还将古琴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开发了《图形化古琴谱录入、简谱古琴移植软件》,并获得了中国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证书。这一创新举措极大地方便了古琴减字谱的录入与传播,为古琴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倪老师的教学成果显著,他撰写的论文《抚七弦古韵长远,传琴谱形韵自如——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多字体古琴减字谱录入实践研究》在2023年杭州钱塘区中小幼教师教育技术论文评比中荣获一等奖。此外,他开发的《抚七弦古韵,传梅庵琴音》社团课程被评为钱塘区第十届中小幼精品课程,进一步推动了古琴文化在校园内的传播。 

崇德实验学校古琴社团的成立与发展,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古琴的平台,更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注入了新的生机。相信在倪老师和学生们的共同努力下,古琴这一华夏民族的瑰宝将在崇德校园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花香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