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流水线式学习到强调批判性思维,AI,会是承载新型教育模式的诺亚方舟吗?

原创 区融媒体中心 下沙中学
浏览量
作者:诸苏萱

设备连接到手臂,收紧肌肉,仿生手就能准确完成握拳动作......

戴上脑机接口设备,稍稍聚力,就能将专注程度转化为屏幕上火箭或小车的速度......

3月3日下午,杭州市下沙中学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技盛宴,国内首个脑机接口领域独角兽企业强脑科技(BrainCo)走入校园,揭下脑机接口技术的神秘面纱,向同学们展示了这一前沿技术如何从实验室走向日常生活。

当“未来”触手可及,又会给传统的教育模式带来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呢?在下沙中学,我们或许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白天看“强脑” 晚上观“deepseek”

AI离你我不遥远

“很酷,这让我联想到钢铁侠。”下沙中学七年级学生小李对仿生手印象深刻。仅仅用意念就可以控制机器,这简直是不可想象,“和隔空取物一样神奇”。在今年寒假爬山时,小李还看到一位残障人士因为戴上了登山外骨骼设备,健步如飞的样子。

“真的充分体验到了科技让生活更美好。”他说。

从外力到内力,脑机接口能做的不止于此。在专注力“小竞赛”上,学生们看到自己的注意力被转化成用不同速度奔跑的小车,“这可以让学生反思自己在专注力上的投入是否不足。”一位老师分享道。

不久前的一个晚上,下沙中学还组织学生观看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近期爆火的deepseek通识课。学生们在屏幕前,与这位“新晋顶流”开展跨越时空的对话。

“让AI走入校园、切实走进学生的生活,希望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下沙中学党总支书记童永圣说。

“传统教育像一条标准化的流水线,而AI时代的教育需要培养‘无法被算法复制的核心竞争力’这也是学校组织多场‘科技进校园’活动的初衷。”培养具有批判性和跨学科思维,拥有在洪流中辨别真伪、融贯知识、切实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学生,是这所将至“花甲之年”、拥有深厚教育积淀的学校的期望。

 

用大语言模型批改试卷 建造钱塘北斗智飞学创中心

让AI从“通识”走向“通用”

去年5月,下沙中学进行了一次很有意思的尝试:在九年级每周都会进行的仿真练习中,尝试用大语言模型进行各学科的批改,并将批改结果交给老师和学生来评判。

很快,学生和老师们发现了问题。“我的推理过程明明没有问题,答案也是对的,怎么就给我错了呢?”一九年级学生小陈发出了自己的疑问。

数学备课组组长冯辉也发现了不对——一些偏向计算类的批改,AI没有问题,但一涉及到推理类问题,特别是对于学生自己独创性的,或者说是比较繁琐的推理过程,AI 无法做出正确的批改。

“数学的批改错误率较大,分数准确性低,若要得到正确的分数,还需要‘回炉重造一下’。”冯辉表示。

与此同时,语文教研组长林松竹也反映,AI对于作文的批改让人印象深刻。出人意料的是,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AI所批分数常常比老师批改的要高一些。林松竹发现,一方面是AI 对作文中错别字的问题没有体现;另一方面,AI对作文的批改侧重框架性,对文笔的要求则较低。

对此,学校老师们纷纷表示,这是一次有益的尝试,让老师和学生了解到了大语言模型的不足,并且更重视创新思维,这是一块AI尚且无法完全涉足的领域。

从理论了解到实操体验,下沙中学想让学生对于AI可以完成一个从“通识”到“通用”的转变。

近期,记者从学校了解到,下沙中学正在悄悄干一件“大事”——学校与“北斗”合作,在区教育局的帮助下,计划并已推进了“钱塘北斗智飞学创中心”的建设。据悉,在这个全新的钱塘北斗智飞学创中心,将集无人机参观展示、训练,无人机组装、北斗知识学习以及教学等功能于一体,各个功能区紧密相连又互不干扰,学生可以在开放的环境中自由穿梭于教学区、组装区、训练区和学习区之间,实现知识与实践的无缝对接。

 

传统教育方式的颠覆,带来了社会各方对“AI+教育”的褒贬不一。众说纷纭之下,下沙中学依然持乐观态度。“现在的人工智能发明与应用,就好像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现的电一样,都有两面性,既能造福人类,也会伤害人类,但是电的价值现毋庸置疑了。”童永圣认为,未来社会需要AI,更需要能运用好AI的人。“爱(AI)满校园,未来才更可期!”

 

记者:诸苏萱
通讯员:冯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