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迹非遗探春浙里 探索文化领略传承 ——杭州启成学校四(6)中队开展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之旅
三月,携着春日的暖意,杭州启成学校四(6)中队辅导员尤爱芳老师和队员们怀揣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好奇与热爱,踏上了前往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奇妙征程。
此次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之行,分五个主题展开,分别是小手艺点亮大未来、传承非遗剪出童趣、童声唱响小热昏、领略民间文学魅力和品味民间舞蹈文化。
一、小手艺点亮大未来
西湖绸伞以竹做骨、以绸张面,绸薄如蝉翼、织造细密,是美的象征,也是精湛的手工技艺的呈现。现场,非遗传承人宋老师对亮相春晚的西湖绸伞进行了制作工序及材料选择方面的讲解,同时讲述了西湖绸伞的传承故事。同学们从探秘千年技艺到亲手制作西湖绸伞,用童心与巧手,纷纷制作出一把把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绸伞,为非遗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二、传承非遗剪出童趣
剪纸工作台前,非遗传承人王老师介绍了剪纸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从传统的窗花、福字到现代的人物、风景展示了各种题材的剪纸作品。在掌握了基本技法后,队员们开始创作自己的剪纸作品。过程中大家互相欣赏,交流心得,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敬意。
三、童声唱响小热昏
在“曲艺荟萃”中,队员们第一次见到小热昏表演用的小锣、锣片等道具,并通过展板了解了小热昏的历史。紧接着,队员们向非遗老师胡老师学习小热昏表演,反复练习了“开场锣鼓”和简单唱段,边敲边唱了一段经典曲目《敬老尽孝》,亲身感受“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匠人精神。
四、领略民间文学魅力
陈列厅的“口传印记”展区内,队员们通过参观数字化手段打造了智慧化的展示空间,倾听了传承人用方言讲述的传说故事。西湖传说以“名山、名水、名人”为主要特征,是杭州地方民间传说之一,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参观展区后,队员们演绎了《西湖的由来》传说故事,在互动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活力。
五、品味民间舞蹈文化
在非遗传承人老师的引领下,队员们踏入了淳安竹马和余杭滚灯展示厅,沉浸在这门古老艺术的辉煌之中,大家被淳安竹马和余杭滚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深深吸引,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非遗之美,不仅在于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价值,更在于它能够跨越时空的界限,世代相传。这份传承的力量,让文化之树常青,让民族之魂永驻,彰显了文化自信。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不妨慢下来,与同学们一起,感受这份来自古老岁月的温度,并用实际行动去传承和弘扬非遗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