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区师生在浙江省中小学自制教具和学生创意实验作品展评活动中再获佳绩!

浏览量

近日,在2024年浙江省中小学自制教具和学生创意实验作品展评活动公布中,钱塘区共有8件作品获奖,包括一等奖作品3件,二等奖作品1件,三等奖作品4件。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凝聚教学巧思的获奖作品吧——


1. 浙江省自制教具一等奖:一种精准计时的摆

 

(1)作者介绍:杨君,杭州市钱塘区小学科学教研员,马云乡村人才计划讲师,曾获杭州市教坛新秀、浙江省自制教具能手等荣誉。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研发实验器材,多件自制教具全国、省、市获一等奖。其中利用温变油墨制作的热传导教具获得国家专利,已成为小学科学家喻户晓的作品。

 


(2)教具简介:“一种精准计时的摆”主要包含摆幅测量器、红外感应计数器、可调节、带刻度摆绳、不同的质量的摆球等部分。该教具用红外感应计数器取代人工计时、读数,用不同质量中空的摆球取代原实验中的垫片解决了重心高低改变的问题,包含摆幅可视化、摆绳长度可视化等优点,极大地提高了计时精准度。


 


2. 浙江省创意实验一等奖:磁力现形瓶 杭州市养正小学


 


(1)作者介绍:沈晏辰是杭州养正小学四年级6班的一名可爱男生。他热爱科学,喜欢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他常在课余时间探索科学知识,研究各种实验,用自己的方式理解科学原理,最爱看的就是科学类的百科全书。沈晏辰也特别喜欢动手制作教具,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他是个乐观开朗的孩子,总是乐于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发现与感受。




(2)实验介绍:《磁力现形瓶》教具主要由一个透明塑料瓶、一些铁屑和一块强力磁铁组成。透明塑料瓶可以清晰地展示内部的活动情况,而铁屑则是教具的关键部分。强力磁铁可以放在瓶子外部,产生磁力,从而影响瓶内铁屑的位置和运动。整个教具简单易做,成本低廉,非常适合课堂使用。该教具原理是基于磁性和重力的相互作用。当强力磁铁靠近塑料瓶时,瓶内的铁屑会受到磁力的吸引,朝着磁铁的方向移动。如果将磁铁移开,铁屑又会因为重力的作用掉落回瓶底。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们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磁力的存在和作用,同时也可以探索重力与磁力之间的关系。

 

3. 浙江省创意实验一等奖:神奇的光  杭州市钱塘区听涛小学

 


(1)作者介绍:王瀚祺,来自听涛小学六年级,学习生活中的他爱阅读,爱运动,勤思考,善动手,喜欢通过各种小实验去探究奇妙的科学世界。在学习和生活中学到了很多与光有关的知识,比如日食现象,车道边的凸面镜等等,就想对这些光的现象的原理一探究竟,于是他准备了一系列的光的趣味实验,能让其他小朋友也了解神奇的光。

 

(2)实验介绍:在《神奇的光》实验中,学生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例如猫的饭盆、食用油、保鲜膜、头绳等,结合所学的知识,完成了光学相关的一系列实验,在效果呈现方面,也蕴含了一些小奇思妙想,例如让光路落在白纸上便于观看直线还是折线,用蜡烛火焰观察小孔成像,便于发现飘动的火焰影像是上下颠倒的等等。



4. 浙江省创意实验二等奖:漂亮的蛇形摆  杭州市钱塘区听涛小学

 


(1)作者介绍:王睿博,来自钱塘区听涛小学602班,他是一个热爱科学、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的小达人。他对科学充满了浓厚的兴趣,经常会在家里做一些简单的小实验,比如用放大镜点燃纸张、用醋和小苏打制作火山爆发等等。就如这次对于蛇形摆的制作,从一开始蛇形摆的设计、可行性的分析,到购买材料、组装实验,再到每一步失败后的分析再改进,每一步都让他兴奋不已。

 


(2)实验介绍:蛇形摆是在一个大型的正方形框架上,安装了两组“蛇形摆”。一组是摆绳长短有序排列,控制相同的摆幅,可以摆出“蛇形”。另一组是摆绳长短相同,控制摆幅不同,可以摆出“蛇形”。

 


5. 浙江省自制教具三等奖:一体交互式动物周期学习集合体——以蚕为例  杭州市钱塘区新湾小学 

 


(1) 团队介绍


徐恩,杭州市钱塘区新湾小学科学教师,二级教师。曾获钱塘区2024年自制教具比赛一等奖、钱塘区2023年优质课评比三等奖、钱塘区2023年度科学年会论文三等奖;多次承担区、校级公开课,区级公开课《电路出故障了》受到一致好评;辅导学生在区科技节科技论文、滑翔机计时赛、科技小制作等比赛中获奖共计10余人次。



雷丽丹,中共党员,杭州市钱塘区新湾小学科学教师,二级教师,钱塘区第二届“钱塘优学”最美教师、区科技优秀指导教师。曾获22年度浙江省优秀自制教具一等奖、杭州市小学科学微项目案例评审三等奖等;撰写多篇论文在区级获奖,1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多次承担区、校级公开课;辅导学生获23年度浙江省优秀自制教具一等奖,辅导学生在省市区级获奖共计13项。

 


(2)教具介绍

该教具是以蚕为例,结合模型建构、3D打印技术等,构建一体交互式动物周期学习集合体。该教具完整呈现了蚕在不同生命周期时的外形特点,学生观察更直观、生动。该教具的亮点有:①避免因养殖失败、不能触摸等原因,而使学生对结构的观察不够细致;②融入科技智能因素,贯彻自主学习理念,扫码交互式课堂,激发学生对于原认为枯燥生物课堂的学习兴趣③一体式呈现蚕的一生,资源整合,重复利用,融入大单元教学的想法,符合动物生命周期学习的学生视角。 


 


6. 浙江省自制教具三等奖:《时间小屋》 杭州市钱塘区义蓬第一小学

 


(1)作者介绍:赵俊灏,就读于杭州市钱塘区义蓬第一小学504班。他热衷科学,乐于探索,勇于实践,善于创新。在学习之余经常利用身边的材料,变废为宝,做各种有趣的实验。他积极参加各类科技活动,曾多次荣获校科技节制作比赛一等奖。

 


(2)教具简介


《时间小屋》小屋的可爱造型中融入了科学的“月相”变化,英语的“星期”表述,语文的“花钟”,以及数学的“时钟”,对应的时间单位分别是月、周、时、分。在设计《时间小屋》的时候将多学科知识融合,以不同时间单位贯通语数英科四门学科,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更有综合性和趣味性,还能够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7. 浙江省创意实验三等奖:神奇的电流刀 杭州养正小学

 


(1)作者介绍: 范安之,就读于杭州养正小学401班,是一个充满活力、性格开朗、友善待人并且拥有强烈探索欲和求知欲的小学生。他不仅热爱阅读,善于钻研,还注重个人全面发展,多次在各类期刊报纸上发表自己的作品,并且在多项学科竞赛中屡次获奖。

 



(2)实验介绍:当电池的正负极连通后,电流通过铜丝,使铜丝发热,从而变成一把可以切割物品的简单工具。这不仅让学生们对电能转化为热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还能帮助他们进一步认识日常生活中利用电流热效应制作的电器或工具的工作原理。通过这个有趣的实验,学生们能够在实践中学习科学,感受科学的魅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8. 浙江省创意实验三等奖:神奇的果冻溶解实验  杭州市景苑小学

 




(1)作者介绍:余皓轩,毕业于钱塘区景苑小学603班。他是一个性格沉稳、善于潜心钻研的男孩子,曾“区优秀学生”“钱塘好少年”以及“区新时代好少年”等多项荣誉称号。他对于科学有着深厚的热爱,每一次动手实验都让他感受到无尽的快乐。他痴迷于探索未知的世界,每一次小小的发现都让他激动不已。他坚信,科学的道路是无止境的,更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继续追求科学真理,不断前行。

 

(2)作品介绍:为了探究“果冻为什么会被猕猴桃融化,果冻是不是还会被其他水果溶解”,来到实验室一探究竟:称出四个果冻的净重量,记录。分别浸入猕猴桃泥、菠萝泥、橙子泥和矿泉水中,静置60分钟,擦干果冻外的果泥,再称出重量并记录。经过计算,得出本次实验的结论:菠萝溶解果冻能力最强,猕猴桃次之,橙子最弱,矿泉水里的果冻几乎没变化。果冻中含有明胶,明胶是一种可食用的蛋白质。因为水果中含有蛋白酶,能够分解蛋白质;当它们相遇,明胶中的蛋白质就被溶解了。利用这个原理,可以做一道助消化美食:菠萝汁炒牛肉,既提高了松软肉质的口感,还有助于肠胃吸收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