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改革风劲钱塘湾 ——钱塘(新)区为企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杭州日报 记者:史俊杰
浏览量

总投资50亿元、深耕全球建筑暖通领域的国内头部企业——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的新项目,来了;全国首个新建的“平急两用”城郊大仓项目,也来了……今年上半年,一个又一个备受关注的项目“用脚投票”,奔赴同一个地方——钱塘(新)区。

从“向潮水夺地”的大围垦到杭州唯一的省级新区,从连续四年“上榜”国家级开发区十强到受总理现场肯定的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钱塘这片热土从来不缺乏改革制胜的生动故事;这块凭改革起家、以改革扬名的宝地,又是靠什么吸引投资者竞相来此勇立潮头?

答案还是改革——全面深化改革,以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营商助企,让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潮再造钱塘。

拥抱新质生产力

做产业的“推手”

抓大产业、大抓产业,这是钱塘与生俱来的基因。

开车从德胜高架幸福北路下口一路往北进入钱塘(新)区,一座座“药谷”、一个个“生物医药加速器”,还有“国字号”的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都提醒你进入了杭州生物医药产业地标:杭州医药港。关于生物医药的最新前沿、人类与疾病抗争的宏大命题,都能在这里看到、听到、感受到。

瞄准行业“风口”合成生物学,最近这里就刮起了一场“头脑风暴”。“按照合成生物的工具层、平台层、应用层,政府把上下游的企业、科研平台都请到一起,聊聊各自的需求和困难,还向我们征求产业发展政策意见,对我触动挺大的。”一名参会企业代表感慨道。

懂产业、懂需求,这是许多企业接触杭州医药港工作人员后的直观感受。

比如面对企业扩张搬迁的需求,杭州医药港总会在最短时间提供最优解决方案。“我们是‘药证绑定地址’,企业搬迁需要重新提交地址,还有层高、废水排放等具体需求。所以,搬一次家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和时间。”一位企业负责人对搬家的烦恼直言不讳。

但在杭州医药港,难题不难办:作为合成生物的明星企业,2022年,恩和生物急需空间扩张。不到一个月,杭州医药港就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好地方。去年8月,这幢占地5000多平方米的研发大楼正式投用,为企业加速产业化提供了极大助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并作出全面部署。钱塘(新)区正在做的,就是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集聚,重塑竞争新优势。

比如每年,杭州医药港都会安排一定的产业用地用于扶持新兴产业。去年,钱塘(新)区举办合成生物学创新发展大会和产业论坛,投用全市首个合成生物创新产业园,成立市级生物医药产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今年,省发改委调整优化了杭州医药港的规划范围,从3.4平方公里扩大为4.92平方公里,有力破解了拓展空间不足的问题。眼下,为了帮助企业跨越周期,钱塘(新)区正加快推进出台合成生物学专项产业政策。

围绕国家和省市重大战略深化改革,去年11月,钱塘(新)区还启动“中国医药港”核心区建设,“核酸药谷”的建设近期也提上了日程——一场追“新”而上的产业跃迁升级,仍将持续上演。

助推货物出境跑出
“加速度”做企业的“帮手”

近日,一批由杭州松下家电(综合保税区)有限公司发运的出境货物在杭州综合保税区内通关,并经下沙港出港。

“相比之前的乍浦港,下沙港距离综合保税区只有10公里,对企业来说更便利,节约了我们的时间成本和运输成本。”松下家电关务负责人介绍,除此之外,从下沙港出发还能享受每个大箱200元的海河联运补贴,“我们也愿意选择下沙港。”

位于钱塘(新)区的杭州综合保税区是稳外贸、引外资、促增长的“桥头堡”,也是扩大对外开放、全面深化改革的前沿阵地。今年6月,钱塘(新)区推出综保区—下沙港“区港联动”陆水联运新模式,通过“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提高保税区内企业的通关效能,为的就是能让新模式惠及更多钱塘企业。

被钱塘(新)区服务“征服”的,还有携手共进20多年的国内龙头企业。早在2001年,三花集团就在这里投资布局。今年,双方来了个“第二次牵手”。“这个项目是我们的未来产业中心,政府推荐的项目位置离我们的老厂区只有200米,给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带来了很大便利。”三花智控实业运营部部长陈杰华表示。

激活每个经济细胞的创造力,让企业的投资有回报,这正是钱塘(新)区不断引来大项目的秘诀:今年1至6月,钱塘(新)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7.45亿元,同比增长5.2%,连续12个月增速居全市第一;已开工的8个新出让工业用地项目,平均用时83.8天。

此外,钱塘(新)区持续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进一步优营商环境、促企业发展,全力开展“为企办实事”专项行动,围绕环境打造等维度,根据企业全生命周期,率先推出全域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知识产权加速器等一系列改革举措,打响“最佳营商看钱塘”品牌。

持续建强“三支队伍”

做人才的“助手”

麦得科科技有限公司CEO魏欣博士,称自己是“一个喜欢解谜的工程师”。

目前,他和团队正在研发青少年近视防控产品,“如果你把眼睛比作天空,我们往眼睛里植入矫正晶体的过程,很像往天空发射火箭。不同的是,这个产品只有一毫米左右。”

如何让魏博士这样的人才一展抱负?今年浙江省“新春第一会”提出,要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即高素质干部队伍、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建设,以“大人才观”全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者大军。

建强“三支队伍”,毫无疑问是钱塘(新)区改革攻坚、推进发展的重要抓手。

“欢迎来到人才服务板块,请问您有什么需求?”每天,钱塘(新)区企业综合服务中心都会接到关于人才的各类需求。对此,钱塘(新)区扎实推进人才服务增值化改革,从人才需求侧出发,有效打通政府侧19个部门壁垒,形成人才服务“一类事”场景,实现“进一门、找一人、办成事”。同时,钱塘(新)区还创新“钱塘人才主题日”模式,推出“健康管家”“人才政策‘早’知道”等系列品牌活动,并推出了年度人才增值服务十件实事,深入推进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一窗受理”改革。

细致的服务,让海归人才不约而同地把钱塘作为创业“首选地”。“漂洋过海辞职来杭州创业,结果隔天就在同一个园区遇到了同样在创业的师兄、师姐,你说巧不巧!”杭州云心质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有趣的是,这家公司三分之一以上的员工都是硕士研究生学历,“当时钱塘(新)区推出全省首个人才共有产权房,大家都去提交申请,结果看房那天很多人请假。”最近,这家成立仅三年多的年轻企业还获得了人社部公布的2023年度“最具成长潜力的留学人员创业企业”表彰。

作为产业大区,高素养劳动者是支撑“钱塘造”的重要力量。面向区内30万产业工人,钱塘(新)区打造“钱塘技工”应用,截至目前,注册用户达6.5万人,注册企业2915家。依托该应用,企业负责人在线上就可实时掌握本企业技术工人队伍情况、一键填报紧缺工种需求信息;产业工人也能通过“钱塘技工”满足教育、住房、医疗等需求,困难补助、子女入学、医保转移、工伤认定、生育津贴等高频事项通过线上就能办理,更有技能培训、职业推荐、创业指导等功能。

潮起钱塘,奔涌不息。改革的动人故事也将持续在这里上演。立潮头、展雄风,风景钱塘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