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富春江

原创 区融媒体中心 | 人阅读
作者:祝美芬

《一川如画富春江》

孙昌建  著

杭州出版社

2022年9月



利用假日的闲暇时光,我阅读了《一川如画富春江》一书,此书的作者是孙昌建。


我曾去过富阳,在富春江畔远望过鹳山;也去过龙门古镇,曾在古镇的街道上漫步。我的老师家也在富阳,那是一处依山傍水的好所在,他家门前就是富春江。他爱好垂钓,在江边有一个简易的钓台。那天,老师请我们这些学生品尝了江鲜,那一条条白净的江鱼,鱼嫩肉鲜,这是只有富春江的鱼才有的鲜味!我们曾在富阳老同学的带领下,去过一个江中的小洲,采摘极负盛名的葡萄。师范同学会也曾在富阳举办,那天我们品尝了富阳特产酒酿馒头,晚上入住一个山水间的民宿群落,那是散落在山野间的一间间童话般的小木屋。第二天因时间不够,我们来不及去黄公望隐居地一游,成为憾事。曾吃过朋友特地从富阳带回来的臭豆腐,用她的话说那是“好吃得要命”的美味。那次,我用尖椒煎制了一盘,一尝果然是人间极致美味!而富春江畔的严子陵钓台,于我而言更像是富阳文化的一个象征意象,对于它的认知,我还仅停留在20多年前一次偶然的“云游”中。那次,我在执教一堂《神游浙江》的班队活动课,将严子陵钓台设为其中一站,对严子陵这位历史人物的了解也就仅限于这次课中“偶遇”,可惜至今未曾亲临钓台一访。


图为富春烟雨    章志良  摄


于我而言,富阳印象是由这些记忆碎片拼接而成,却终究未能对它有更深入的了解。而打开孙昌建的《一川如画富春江》,却让我在这里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富阳。从一条江(富春江)一个人(严子陵)谈起,我跟随着文字的步履,沿着这条诗意富春江,去“寻访”这片广袤神奇的富春大地。书中写到的很多人物、景点、故事,是我从未听闻的。严子陵小传、千古孝子周雄、东梓关骨伤科、鹳山上的吉祥寺与富阳中学、郁达夫与他的兄弟们……听故事,是我从小到大不变的爱好。书中这一个个流传于富春大地的鲜活故事,毫无悬念地将我牢牢吸引了。


这些人物,无论男女,皆有着富春江血液濡染的刚气。这些故事,或惊心动魄,或荡气回肠,或平凡坚毅,都呈现出富春江特有的荡涤之气与善良本真。在这些人物与故事中,散发出富阳人独具的人文之美。


书中插图    罗隐碑林


通过阅读书中的人物与故事,我渐渐触探到了富春大地的历史肌理,脑海中原先碎片化的“富阳印象”也随之渐渐明晰、丰盈起来。原来,一方水土不只是拿来看的,它更值得让人去探寻、去认知。


一般来讲,一本讲述地域文化的书籍往往会显得“曲高和寡”——定位高,行文偏学术,语调偏客观,从而导致读来觉得抽象,甚至枯燥,陷入学术味有余,但可读性欠佳的局促境地。而《一川如画富春江》,却巧妙地绕开了这一障碍,以散文化的笔调,将史实、见闻、感触融于一体,文字时而优美,时而严谨,时而风趣,在亦庄亦谐之间,将富春江畔的历史与典故、人物与风情,严谨又不乏轻松地娓娓道来,将读者引入阅读的胜境。值得一提的是,在阅读中还能时不时地收获别样的阅读乐趣——那就是透过行文,你能读出作者的喜好,他的生活故事,以及他独有的人生思考。比如,在创作此书过程中,有一段时间为了寻访、调研,作者带着还未痊愈的腿伤,在富春大地翻山、徒步。也正因为有这股子求实求真的创作态度,也令此书的内容更有现场感,更加耐读。同时,这种将“史实讲述”与“当下见闻与作者感悟”互为补充的笔法,也让此书显现出“与众不同”的一面。它是一种独属于作者的“特有的语言表述方式”,这也许是每位优秀作家所追求的一种文学境界吧!寻求一种属于作家特有的语言表述方式,一种个性化的“独特文学表达”。


人的一个个希求,或是因一个人的点拨而产生,或是因一篇文章、一部书而生,而我,在读完《一川如画富春江》后,便产生了想去富阳深度游玩一遭的念想。这一次,我会带着故事去“阅读”那条富春江,“阅读”那片充盈着史实之美与现实诗意的“富春山居图”……


(此文刊载于《钱塘新区报》2023年10月16日3版)